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我是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李云珍,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《调整心态 积极迎考》。随着期中考试和高考的临近,我发现不少同学感受到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,如作业繁重、考前紧张等。这些问题不仅拖慢了学习进度,更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今天国旗下讲话,我想和大家分享考前心理调适的一些方法和建议。
一、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
心理学研究表明,情绪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,适度的压力和紧张情绪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,促使我们更加专注和高效地投入复习。
因此,当情绪来临时,不妨告诉自己:“这是正常的。”尝试了解情绪背后所传达的信息,或许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担忧,又或许是对考试结果的期待。这种自我觉察和接纳,能够帮助我们将情绪从阻力装化为助力。
二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
面对考试,很多同学会不自觉地陷入担忧和恐惧之中,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种种糟糕的场景:万一考不好怎么办?要是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?这种消极的自我对话不仅会加重焦虑感,还会削弱我们的信心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对抗负面思维。
三、设定合理的目标
目标过高,容易让我们产生遥不可及的挫败感;目标过低,则无法充分激发我们的潜力。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制定一个具体、可行、具有挑战性的目标。我们只需要跟自己的过去相比,每天进步一点,积累起来就是进步与成功,最终实现目标、突破自我。
四、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
在紧张的复习期间,同学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身体的需求。规律的作息、充足的睡眠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,对于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。要注意劳逸结合,给大脑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。
五、积极寻求支持
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难题,知识怎么都学不进去,或者心情极度低落,千万不要一个人憋在心里。及时和朋友、家人或老师分享你的感受,倾诉最近遇到的困难,理解和鼓励会给你带来面对困难的力量。
同学们,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的考查,更是对我们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。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、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,去迎接考试的挑战!
感谢李老师深入浅出的指导!正如李老师所言,良好的心态是高效学习的前提,而科学的复习方法则是将心理势能转化为学习动能的关键引擎。
这边我想跟同学们分享复习过程中会碰到的误区:
第一,只做难题,忽视基础。科学拟定的试卷都是难易结合的,卷面上并没有那么多难题,而是以基础知识为主,即使是有难度的问题,分值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第二,加班加点,挑灯夜战。有些同学很看重成绩,会在最后阶段抓紧每分每秒学习,有的甚至挑灯夜战。其实在复习时,合理安排复习科目和时间,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,使其保持思维活跃性,这样才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。
第三,偏爱模拟,过往错题重视不够。有些学生在复习中,喜欢一套接一套做模拟卷,然后自己打分,却把平时辛辛苦苦总结的错题放在一旁。其实,错题本此时不用更待何时?注意查缺补漏,将以前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题进行订正、分类并及时改正,做到“题不二错”,也能在考试中出奇制胜。
第四,面面俱到,一味求全。有些学生考前总想着把每一科的课本从头到尾地背一遍,好像复习得全方位无死角,问题却可能就出在面面俱到上。无论从全局的角度,还是从单科的角度,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。考试一定是有重有轻,有主有次。所以一定要留意老师点拨的重点内容,主次分清,复习才会事半功倍。
学习高手总会做好资源高效利用,比如:
一个是:错题本:分类整理错题,分析错误类型(概念模糊/计算失误),争取做到“一题不二错”。
另一个是:教材例题:深挖课本例题背后的解题逻辑,尤其数学、物理等理科。
另外不同的同学在复习备考的侧重也会有所不一样:比如,
不优等生:查漏补缺,注重细节(如答题规范、审题技巧),追求均衡提升。
中等生:主攻弱项,紧跟教师节奏,避免脱离课堂重点。
基础薄弱生:力保基础题,强化高频考点,建立学科信心。